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系列活动

项目品牌: 待定

项目行业: 高科技

项目日期: 2021-05-22 09:00 2021-05-28 18:00

项目地点: 北京 首钢园

项目名称: 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系列活动



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系列活动


2021年05月22日-2021年05月28日

北京 石景山区首钢园三高炉






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系列活动分为:“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科幻产业高峰论坛、科幻大咖直播等,展览将运用最新的VR、AR、MR、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首钢工业遗产的空间特色




part  1  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



2021年北京科技周科幻分会场暨石景山科技周“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将于2021年5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三高炉举行。



“科幻世”科技艺术概念展依托三条主线“人类·幻相”、“城市·幻乡”、“宇宙·幻想”,将重新思考现实与想象,探索科学与幻想的美学边界,展现科学技术近景与科幻社会远景对人类生活场景的再现


部分展出作品介绍

人类.幻相

“相”是人类的众生之相,包含了新兴技术对人类身体的感官延伸,对人类社会存在本质的集体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人类文化形态的本质探寻。人类板块围绕着人工智能、赛博空间、后人类主义等理念,以人类自身作为桥梁,搭建了探索科技美学边界的幻想旅程。


《“墨甲”机器人乐队》

创作者:北京墨甲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米海鹏团队)

“墨甲”是由清华团队打造的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乐队,由排鼓机器人“开阳”、竹笛机器人“玉衡”和箜篌机器人“瑶光”等组成,它们分别采用吹奏、拨弦、打击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奏技法。其中,箜篌机器人“瑶光”悠扬美妙的乐声令人神往,竹笛机器人“玉衡”以清雅的笛声传递着如诗的中国山水和悠悠的古韵情怀,排鼓机器人“开阳”展现了中国人的豪迈气魄和大国风范。



《心术》

创作者:苏永健、吟光
芯片人只不过开场方式不同,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经验一样,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条编码让你相信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都是被构造出来的样子。”——摘于《挖心术》,吟光
当观者触摸心率传感器,人类心跳如同被机械心脏感知,并以抽搐和跳动回应。芯片与情感的界线愈渐模糊,编码机器和有灵肉身本质上可能并无矛盾,也无所差别。


《原点》

创作者:王之纲、孙瑜、冯爽妮

“原点”,是对世界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的抽象化的艺术表达。人类通过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科技不断构建新的空间、符号及意义,并延伸到未来。人站在任何时空维度的任何一个点都应该对人的主体性保持追问和思考。



《人工智能之诗》

创作者:吴辰博

尤瓦尔在《人类简史》中描述了独属于人类社会中,一切精神制度的虚无性。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来源于身为创物主的尊严。而人类自认为重要的精神制度,人工智能也必然在意吗?人类狂妄自大,只看到人工智能的非人性,却看不到与人类共同的地方。当我们将 AI 著作的诗集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回溯,并以一种人类可见的视觉化载体重新呈现。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不管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原来都有着对于“美”的感触。



《身份镜像》

创作者:肖岚茜,吴琼,陈苏鸿,杨维铠,向首兴,王维昊

《身份镜像》是一个交互体验装置,探讨了当前人的属性被数据化,同时人工智能的独立生成能力不断发展等现象可能引发的问题,并从伦理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该作品利用所采集的观者信息和AI换脸技术生成观者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通过镜像的形式呈现给观者,作品还借助人工智能和小程序,使得这些独立的“身份”在移动端和观者进行对话,促使人们反思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交织的身份与人格问题。



城市·幻乡

“乡”是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梦想之乡,也是乡村作为人类原始空间的眷恋之乡,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双重关系。人类从农村步入城市之后,科学技术不停地改变城市表皮,使得城市空间不断交相更替,但是只有对于乡土的眷恋是永恒的。城市板块围绕着增强现实、城市大脑、智能交通等技术,展现了科学技术近景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渗入。


《人工智能城市》

创作者:付志勇

在AI City的城市接口模块中,观众可以选择4种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居住模块、传输模块、共创模块、城市大脑模块。由多模态媒体互动组成的交互系统及操作手册帮助观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观展体验,并通过不同的模块展现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视野下的教育、健康、移动和生活场景。



《无名之城》

创作者:吴岩,陈娱,谢雨帆
《无名之城》是根据科幻短片小说《九城万未》故事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描绘的是人类如何为了将城市占地交还给大自然,把地球重新变成一个自然的星体的探索过程。在经历了多个迷人但却烦恼的季节之后,人们不但找到了这种回归的方式。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但内容却不啻为人与建筑和城市关系的百科全书,无数种无法描述的城市形态和未知生物在小说中轮替出现。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


创作者:费俊

《有趣的世界》装置一邀请观众通过社会化建造游戏“睿·建”来参与“有趣的世界”的建造,游戏的互动机制使得这个不断由用户参与建造或改造而生成的“世界”持续进化,不仅创造了一件具有生长性的交互艺术作品,还构建了一个具有隐喻性的田野调研工具,它帮助我们测试、观察并理解大众在当代语境中复杂和多样的世界观,并试图呈现对于这个世界的“有趣”的多样化解读。


《增强室内——机器学习与未来居住》


创作者:梁雯;Patrick Macklin;Lois Weinthal;周芸;马骞;于梦淼;李思雨;王峥杰 ;李叁陆;王勇;杨文浩;伍汶奇;魏建雪;谢俊青

“家”的空间状态是诠释个体特质最好的媒介之一,《增强室内》在上百张室内照片的基础上,使用算法(GAN)让计算机去“学习”这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图像,捕捉其中的情感特质,探索了未来个性化居室环境设计的可能性。在未来,家的环境构成不再仅仅只是形式问题,而是情感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巴塞罗那之桌》


创作者:陈柯
本装置分别将巴塞罗那旧城区、扩展区和新区的概念化版图置于木质托盘,形成三张动态推敲都市空间的方形桌案,故名“巴塞罗那之桌”。装置的操作以城市空间要素间潜存的互动关联为依据,强调城市是某种统筹或生长语境下的关系容器,并以对象化、角色化和实体化方式为容器中的关系塑形,使原本抽象的城市思考与入眼的、上手的、基于有形实体操作的动作效应相结合。

宇宙·幻想
“想”是对宇宙万物的想象,既包括了对“上下四方”之宇的空间想象,亦包括了对“古往今来”之宙的时间想象。从伽利略、哥白尼再到今天的嫦娥五号探月返回,再到火星探索,人类历史的科学探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点亮微光。宇宙板块围绕数字孪生、物种演化、数字生命等概念,探索现实与想象、科学与幻想的边界,展示宇宙太空的科幻之境。

《编织星球》


创作者:黄蔚欣、吴承霖、胡竞元

我们用数字算法对东方传统编织工艺进行拓展,以连续曲线重构空间流形,表现边界与虚空的关系,展现数字与几何之美。这个单纯的发光球形作品,代表着原初的几何,也以“星球”意向对展场的高大环形空间做出呼应。作品由陈亚琦、金敏枝、张垣、姚童哥等参与制作。

《浑天城》

创作者:野城
“浑天城”是以“浑天仪”为原型发展出的一个多维变幻的太空城市构想。展出的实体装置以多重同心圆建构了一个相互嵌套的多维太空城市形态,如浑天仪一样可转动,形成不同角度的多维太空城市模拟。这个简化的太空城市装置,犹如一件远古文明的科幻文物,亦或一台预言式的哲学机器,呈现了未来人类在外太空生存的一种巨构空间城市的构想。与科幻艺术装置“浑天城”同时展出的还有科幻短片“星际折叠”。


《宇宙八音盒》

创作者:邱艺芸、师丹青、奚子琛、杨大卫、崔楚宜、刘兆蕤、王馨玥、辛叶桐、叶锦州、夏敏嘉、高明月、杨航、徐海晴

一个实现人与宇宙在声音层面上实时互动的“新乐器”,体验者能够在空间中听见宇宙八方的音乐与地球音乐进行共奏,实现天地共鸣。



《太空种子》


创作者:李玙

太空种子把人类二进制的数字生命信息转化为DNA语言ATGC基因链,并编制入嗜极生物水熊的DNA里。这些生物被保存在为其专门设计的生物仓内。太空种子将携带载有人类数字生命信息的嗜极生物随星球探测器发射进入深空前往目的地星球,并在未来行星延续我们的数字来世。该作品使用推测性设计来探讨和逆向构建泛种理论,展望人类世在下一个星球的存在。




《无限》




《天文馆系列展品》


单位: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9月建立,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景区,馆内共有4个科普剧场。可实现虚拟天象演示等功能。馆内常设主题展区。此外,北京天文馆常年举办天文科普讲座、夏(冬)令营、知识竞赛等活动。位于建国门的北京古观象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工智能动画制作软件“赛博演猿”》




《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张月泽)

作品“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火星探测过程中装备及人员的触感、指令操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相结合,沉浸式体验与再现火星探测过程,自主操作火星探测车运动,完成火星任务等,从而带来全新的即生式、智能化、全生态体验。


《随身影院-WatchAR小灵镜》


单位: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增强现实(AR)及虚拟现实(VR)智能眼镜光学模组的设计、研发、生产及技术支持。公司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高科技公司相关产品,跻身国际一流增强现实光学模组供应商领域,已为国内外多家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公司提供光学模组。


《索尼探梦实验室》


单位:北京索明科普乐园有限公司

“索尼探梦”已开发了200余个以力、热、声、光、电等科学原理为基础的趣味实验。《探梦实验室》系列短片将以此为基础不断开发新实验,通过寓教于乐的视频传播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以索尼公司最新技术为基础,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让观众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领略4K超高清技术带来的超凡魅力。



part  2  科幻世:科幻产业高峰论坛


论坛流程


上半场

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

14:40-15:00|韩松|《中国科幻再出发》

15:00-15:20|费俊|《基于科幻情景的混合场域叙事》

15:20-15:40|苏萌|《小行星挖矿:从科幻到现实》

学术沙龙/Academic Salon

15:40-16:20

|徐迎庆、吴琼、覃京燕、张文武、野城 

 |“多学科视野下的科幻与技术创新”


下半场

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

16:30-16:50|张凡|《中国科幻出海?这句话有问题!》

16:50-17:10|姚利芬|《中国科幻产业IP转化:问题、出路与展望》

17:10-17:30|郑军|《如何从科学中提炼科幻叙事元素》

17:30-17:50|金韶|《科幻1.0-3.0:科幻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

学术沙龙/Academic Salon

17:50-18:30

|詹凯、黄石、房嘉元、刘玉宾 

 |“中国科幻产业如何走向世界”


part  3  科幻大咖直播  带你“讲述科幻趣事,共享科幻世界”




直播时间:2021.5.24 – 2021.5.27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协办单位:首钢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从5月24日开始到27日,四天不停歇,科幻文学、科幻图书、科幻影视等领域的大咖,通过直播的方式,为你讲述科幻趣事,共享科幻世界。


直播活动流程

 5月24日 20:00—21:00 

“趁登陆火星说说如何欣赏行星”

“天问一号”的行动,把无数人的目光引向了火星。许多人在等待或欣赏“祝融”发回的图像的同时,也忍不住用自己的双眼和业余设备来欣赏火星,还有其他各大行星,这样的活动不但完全可能,而且妙趣横生:行星的飘忽走位、行星表面的显著特征,以及行星的相位、行星卫星的运转,乃至由行星参与的美妙绝伦的天象,都带给我们新奇而深邃的科学文化享受。

魏晓凡

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师,学术期刊《艺术传播研究》责任编辑

“科技对于文学写作的影响与改变——《玩转量子世界》新书分享” 

从阿西莫夫科幻作品进小学课本谈起,到诺奖的风向改变。对比传统文学创作观念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变化的冲突及变化。分享把握未来写作的工具与方法。

仟俚

科普作者、漫画人,薛定鹅科学漫画总编辑

崔洁

著名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5月25日 20:00—21:00 
“科幻电影数字化发展与人工智能”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途径变得更加的丰富,我们站在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上。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机器学习的发展,可以产生更多地工具和方法,来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完善。那么哪些技术是我们当下可以使用的,哪些技术又是我们未来可以展望的?图拉古导演将会同大家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图拉古

导演,虚拟制作体系引领者;跨电影、光学、计算机语言与图形学等复合型专家;“超级电影工业”发起者和开拓者

“UFO与外星人”
北京天文馆推出《UFO与外星人》影片,探讨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外星人是否到达过我们这颗星球,时常见诸报道的各类神秘“UFO”是否是外星人们的交通工具,与您一起揭开外星人的神秘面纱。

刘玉宾

北京天文馆经营开发部主任,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5月26日 20:00—21:00 

“《洪荒战纪》新书分享”

以提问的方式,讲述新书创作的动机、创作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创作成稿,与读者分享新书,聊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苏学军

科幻作家苏学军.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凌晨

科普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心灵探测师 徐彦利少儿科幻获奖作品精选集》新书分享”

分享《心灵探测师》新书,讲述创作契机、新书内容、作者的科幻观,作者徐彦利的自我介绍,创伤的历史以及未来写作的计划。

徐彦利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科幻文学群星榜》系列图书分享”
中国首套大规模科幻系列丛书,42册图书成系,近400篇优秀科幻作品云集于此,汇集老、中、青,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及他们的佳作。这是一场独属于“科幻”的盛宴!《科幻文学群星榜》系列丛书 向科幻致敬!

刘英杰

责编《科幻文学群星榜》中《蛹唱》《故乡明》《动物观察者》《讲故事的机器人》《单孔衍射》《白令桥横》《生死平衡》

马国梁

资深图书编辑,现就职于北京书香文雅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对社科、科普和文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5月27日 20:00—21:00 

“《拯救人类》新书分享”
《拯救人类》典型的“社会科幻”小说,着眼于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充满哲理与忧患意识。作品风格凝重苍凉,擅于“内心独白”的表现方式。作品涵盖诸多典型科幻主题——机器人、生存环境、时空旅行……

刘维佳

科幻作家,著名科幻文学编辑。2007年获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奖,2014年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

“苏学军“星魂勇士”系列新书分享科学英雄主义小说中的赞歌与悲歌”

苏学军“ 星魂勇士 ”系列,是精选科幻大家苏学军的作品集,分《星海荣耀》《远古的星辰》《记忆漫游者》《古陆英雄传》《古陆 双星》五册。他是上世纪90年代重要的科幻作家,小说多以遥远的外星球为背景,通过创造世界、捍卫和平等重大题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流派。本套丛书是他停笔十年后的第一次回归,以“星魂勇士”为系列名,以其作品英雄史诗般的壮丽,赋予科幻作品灵魂。

李雷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曾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




-end-

图片及视频来自网络及品牌公开信息,出处见网络

原文链接为:   https://mp.weixin.qq.com/s/qOe8phiZcF9gyImmRKErqw

http://www.beijing.gov.cn/fuwu/lqfw/gggs/202105/t20210526_2398689.html

x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