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前景梁猛从“飞书未来无限大会”说开去

项目品牌: 待定

项目行业: 体验营销/营销

项目日期: 2022-06-09 09:00 2022-06-09 18:00

项目地点: 线上

项目名称: 对话:前景梁猛从“飞书未来无限大会”说开去


采访者:现场俱乐部 onsiteclub Leather

被访者:前景时空CTO 梁猛


现场俱乐部:

如果说前景从年初成立就引发了业内带着各种疑问的瞩目,那么刚完成的飞书未来无限大会则可以说是惊起了一片赞叹,我也注意到有自媒体朋友拿这个案例来做了个拉片式的测评,说这次制作涉及XR拍摄、实景拍摄,还有绿幕拍摄,在不同的制作手段之中完成了很好的切换,你怎么看待这个测评,他分析的靠谱么?


梁猛:

首先,感谢业内同行这么认真的对我们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也看了那个测评,大部分说的都很专业,也跟我们的实际操作大体吻合。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拍摄和操作方式,主要还是受疫情影响,不得不用技术手段来弥补客户或嘉宾不能到场的问题。 但我想说,这个项目的成功其实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是否够好的问题,能保证项目在很短时间内(大约一个半月)落地并且呈现一种让客户和我们都还比较满意的效果,本质上是我们对前景公司的定位决定的。


现场俱乐部:

前景是怎样定位自己的?

梁猛:

我们把前景定位成一个创意+技术的资源整合平台。 我们在这个平台上,用自己的资源解决所有制约出品品质的核心关键问题,然后用更多外部资源来解决效率问题。




现场俱乐部:

能具体说说么?

梁猛:

前景是hofo和上善的合资公司,创意团队完全从hofo平移和孵化,我们共享hofo创意中心资源,并且通过项目的训练,逐渐磨合出专属于前景的创意团队,这里面包括专攻世界观和场景设定的美术同学,和专攻内容与交互的创意同学,这是我们的核心资源之一; 我们的技术团队,是从上善平移和孵化而来的。其实在前景成立前一年,上善就已经在做相关的技术储备了,再加上外部招聘,我们现在拥有业内——即便不说是最好、也至少是最优秀之一的数字技术团队,以XR技术为核心,这是我们的另一个核心资源;

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完全自有的前景数字技术实验室,这个在业内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现场俱乐部:

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几项核心资源在自己手里,就相当于你们有了一个自主的研发机构?

梁猛:

我们管它叫做资源平台的内核,我刚才说我们是一个创意+技术的资源整合平台,这个有自有资源组成的内核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们的出品品质始终保持在业内前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外部资源。我们跟业内很多专项技术研发团队以及周边资源都有合作,比如VR领域、动捕领域的专业公司,还有一些大的影棚,这些其实都是公共资源,大家都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合作。 从合作的角度看,可以把前景理解为一个技术整合商,我们把各种可能的技术引进到我们的实验室,通过创意的方式来给客户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表达方式,或者叫解决方案。我们在实验室中直接验证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就不需要等到真的进行棚拍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做过线下的都知道这种情况太司空见惯了)。这个过程就能够验证出某项应用技术的性价比是否合适,并且还能大大提高项目运转的效率。




现场俱乐部:

所以就是前景利用自己的资源,比如创意、技术人员和实验室来保证项目符合客户的高标准,利用整合外部资源来实现投入产出比的合理化,确保效率。是不是可以这么总结?

梁猛:

是的,这个表述非常准确。我前面说前景是个创意+技术的资源整合平台,就是这个意思。


现场俱乐部:

能说说现阶段前景的工作流程吗?跟传统线下活动有哪些不同。

梁猛:

我们的工作流程其实和做线下的流程没有很根本的差异,毕竟线下是hofo的老本行,上善的服务这些年也大部分都是围绕线下活动展开的。 如果粗略来说,就是从项目需求开始,先进行策略分析。所谓策略分析其实就是回答一系列问题:客户为什么要做这场活动?卖产品?卖给谁?过程中的痛点是什么?我们能从哪个切口进入帮助到客户?这个切口决定了我们要采用哪种方式来完成这项目。线下?线上?直播?录播?AR?XR?元宇宙?……


现场俱乐部:

感觉这就是提案PPT的前面那几页。

梁猛:

哈哈哈,对。因为我在上善很多年,一直以丙方的视角服务客户,我会看到不同的活动公司在所谓“策略”这件事上的操作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些活动公司仅仅在这个策略过程中走个形式,也有些公司是灵感大爆发式的创意,直接给结果,而不问为什么。我认为这是由于不同公司的能力点不一样造成的,只是操作的风格不同,也都能帮客户解决问题,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我想强调的是,这个思考过程在前景是必须要有的,哪怕客户直接在brief里说就要做一场XR发布会,我们也得搞清楚他们想用这种方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能给他们在商业上带来哪些助力。这是我们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有针对性的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意,内容产出和美术构建是这一步的核心,也就是所谓“世界观”的构建、视觉风格、内容线索、互动逻辑和玩法的确定。你会发现,其实到了这一步,跟传统线下活动的流程也没什么不同,只是数字技术让形式创新可以更加大胆、让内容贯穿可以更有趣,完全没有了线下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再次,我们通过虚拟技术来测试这些内容和交互,看看在实际体验中会有什么问题。现在很多活动到进场的阶段才会发现上屏文件有bug,而我们在实验室阶段就把大部分问题都解决掉了。比如横平竖直的结构畸变问题、毛玻璃质感虚假问题、场景太干净容易暴露瑕疵的问题、场景中光的渐变问题,这些都会给技术团队带来很多麻烦。自己有个实验室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大家都判断不好上屏效果的时候,我们就随时测试,这个过程对经验的积累也是非常高效的。 之后,就是现场录制了,这些都是常规流程,没什么特别好说的。

运营过程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应变能力,比如项目中,某位重要的嘉宾不能到现场怎么办?这也不只是在异地搭个绿幕这么简单,依然要用创意+技术的方式进行双重评估,看看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个变故,让我们做出点更有趣、更有效的内容来。

最后,就是后期制作和上线推流,也都是传统流程,与以往不一样的体验可能是客户可以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完成审片,这个效率要比以往高得多。一个稍有体量的传统线下项目,工作周期两个月起步是常规操作吧?同体量的XR项目,45天就够了,这是流程化工作带来的实打实的效率提升。


现场俱乐部:

我帮你总结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前景的工作流程大部分从hofo和上善的项目管理流程中演变而来,不同的其实不是流程本身,而是驱动这个流程的内核升级了。

梁猛:

说的非常对。我们的内核是技术+内容+美术,这三者的结合是驱动前景流程转动起来的发动机。


现场俱乐部:

在飞书首秀之后,前景有明确的下一阶段目标吗?很想知道你们为前景的未来做了怎样的设定。

梁猛:

前景成立才几个月,这一阶段一切都围绕这做好项目上。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市场定位,其实都在摸索中,我试着描述一个大致的轮廓吧。 先说我们从市场端对自己的基本定位:前景既是乙方,也坚守丙方的本分。我们服务于科技互联网这个大的行业领域,在这里领域内,但凡需要我们服务的机构都是我们的客户,这里面既有hofo的基因,也有上善的基因,hofo和上善服务的客户都是我们的客户,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所以我们秉持的理念是:只要有益于这个行业发展,我们的心态就始终是开放的。




现场俱乐部: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呢?前景怎么构想自己未来的技术能力或者发展方向?

梁猛:

虽然我本人是技术出身,但说实话这个发展方向我觉得在现阶段是无法描述清晰的,因为技术发展变化太快了。历史上有过很多在风口停留过一段时间的技术,但随着风速慢下来了,那些技术要么低调徘徊、要么消失不见了。 而现在活跃的技术,XR、AR、VR、绿幕、动捕、数字人、元宇宙……究竟哪个会变成我们的未来?我们不是做专项技术研发的团队,所以我不知道,业内有很多大咖可能也不知道,这个东西与市场上的应用程度密切相关。很多年前VR技术就已经诞生了,而且被定义为最有希望的未来技术之一,但到现在硬件的普及度还非常低;大家都看好元宇宙,但关于元宇宙的定义都还没讨论清楚,过几年再回头看,可能也有别的解决路径诞生出来。所以与其讨论前景未来会在怎样的技术方向上发展,不如更脚踏实地的在可应用的那些技术上“榨取”更多的精华出来。我们把技术更多的应用在一个个客户的项目中,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向未来的推力。我认为这就是前景的价值。


现场俱乐部:

确实是。这两年疫情大背景让营销活动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看来,前景公司的成立其实就是用技术来回应这种变化的一个举措,我想未来的前景一定也还是在这个逻辑下运行。按照你刚才的说法,就是用创意+各种可用的技术,来帮助客户解决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至于技术是XR还是别的什么,好像没那么重要。

梁猛:

是的。我们一方面持续保持对先进技术的敏感度,一方面就专注于脚踏实地,干就完了。


后记:

虚拟制片(虚拟制作),在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方面是技术的提升带来的新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活动企业能动性的必然。

虚拟制片(虚拟制作),在国内市场还是新事物,很多企业团队还在纠结“最佳方案”,前景已经在“做团队”和“做技术”两个角度开始了自己探索。

这次和前景时空CTO梁猛的对话中,也展示前景在以上两个问题上的思考和做法。未来,越来越多虚拟制作团队和虚拟制作方式的适用,会对“虚拟制片”的成长带来更多“新机会”。

“脚踏实地,干就完了”


-end-

全文来自现场俱乐部制作,图片来自前景时空提供,恕不转载

x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