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米奥会展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项目品牌: ONSITECLUB
项目行业: 体验营销/营销
项目日期:
2025-09-25 09:00
2025-09-25 17:00
项目地点: 线上
项目名称: 【年度报告】米奥会展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业绩概览 :收入微降、利润“腰斩”,阶段性“以价换量”
营业收入 2.41 亿元,同比 -7.4%,主要因原定 6 场境外自办展缩减为 5 场(印度、美国各取消 1 场)。
归母净利 1 554 万元,同比 -61.8%;扣非净利 1 307 万元,同比 -64.3%;毛利率 50.4%↓3.4 pct,销售净利率仅 6.5%↓8.9 pct。
公司主动实施“外贸纾困”政策——展位费让利、减免参展门槛,叠加 AI 研发投入(同比 +40% 至 970 万元)与营销费用增加,导致利润端弹性远大于收入端。
基本 EPS 0.05 元,加权 ROE 2.46%↓3.79 pct,为 2021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现金流与资金运作 :经营现金流大幅收窄,投资支出显著增加
经营现金流净额 4 079 万元,同比 -43.9%,核心原因是预付 2025H2 展会成本(预付款同比 +3.6 亿元)。
投资现金流净流出 7 324 万元(去年同期净流入 237 万元):
– 新增对宁波甬元稳仲基金、安徽李未可科技等投资合计 6 340 万元;
– 购买理财产品与股票 1.17 亿元。
筹资现金流净流出 8 813 万元,主要系 2024 年度分红款 7 953 万元在 2025H1 支付。
期末货币资金 5.22 亿元,较年初减少 1.20 亿元;剔除受限资金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5.14 亿元,资产负债率 29.9%,整体仍属“轻资产+高现金”结构,但现金消耗速度需关注。
业务结构 :境外自办展占绝对主导,AI 数智化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分产品:自办展收入 2.15 亿元(占比 89.4%),毛利率 51.4%;代理展与数字展合计 2 500 万元,占比 10.6%。
分地区:境内收入 2.38 亿元(主要为境内招展服务),境外现场收入确认节奏受展会场次影响出现阶段性空缺。
数字化:正式发布“AI 慧展 1.0”,集成 6 大 AI 工具(智能匹配、实时翻译、客户管理、数据透视等),已在越南、印尼两场展会落地,买家预登记同比 +315%,买卖对接率突破 50%。公司将其定义为“空间智能+算法经济”新赛道,2025H1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资本化率为 0。
客户结构 :政府/商协会类客户占比高,集中度风险仍存
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 8 618 万元,占期末应收 73.5%,其中浙江省商务厅、金华市国际商会合计 7 503 万元,占比 64%。
客户性质以地方商务系统、贸易促进机构、产业带组团为主,具备政策黏性高、账期稳定但议价能力强的特点;公司正通过 AI 增值服务提升对中小展商的直接粘性,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资本运作与治理 :对外投资加码,董事会完成换届
资本动作:
– 新设三保汇投(嘉兴)1.5 亿元、慧展精灵 1 000 万元、杭州米奥 1 000 万元,布局基金投资与数字化服务;
– 出资 1.01 亿元参与宁波甬元稳仲创投基金(持股 20.2%),借助资本纽带锁定硬科技、新能源等潜在参展企业资源。
股本变动:实施 2024 年度“10 转 3”资本公积转增,总股本由 2.31 亿增至 2.99 亿;同步回购 350 万股(金额 5 637 万元)用于股权激励。
公司治理:2025 年 7 月完成董事会换届,第六届董事会 7 人中 3 名为独董;高管团队保持稳定,核心创始人潘建军、方欢胜、姚宗宪仍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
风险提示 :宏观政治、汇率波动、商誉减值三重压力
宏观与政治风险:公司 90% 以上收入源于境外办展,印度、中东、东南亚局势及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展会临时取消或规模缩减(2025H1 已出现印度、美国展会取消案例)。
汇率波动:结算币种涵盖美元、欧元、迪拉姆、印尼盾等,2025H1 汇兑损失 96 万元,公司已开展远期结售汇,但敞口仍大。
商誉减值:期末商誉 7 659 万元(主要系深圳华富、中纺广告),其中深圳华富已计提减值 1 977 万元,若被并购方业绩承诺未达标,仍存进一步减值可能。
竞争加剧:境外办展门槛降低,国内民营展览公司、互联网巨头纷纷切入“一带一路”办展,价格战与数字化投入可能持续挤压利润率。
管理团队与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常态化,人才结构持续升级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 311 万股、预留 40 万股,覆盖管理人员、销售、研发、运营等 269 人,对应 2025-2026 年业绩考核目标为营收/净利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
2025H1 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344 万元,占当期净利 22%,未来三年将持续摊销;核心高管薪酬与股权激励绑定,有助于在业绩低谷期留住关键人才。
公司持续引入 AI 算法、数字化产品、海外本地运营等专业人才,境外子公司迪拜、印尼团队本地化率提升,为“品牌出海+AI 赋能”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
问KIMI
根据米奥会展的近五年年报汇集,可以分析下政府补助对米奥会展的经营作用
KIMI回复
近五年(2019-2023,含2024年报披露)政府补助对米奥会展的经营作用,可以概括为“利润缓冲器+现金流润滑剂+战略信号放大器”,但始终不是盈利主引擎,且呈“边际递减+合规风险上升”的趋势。具体拆解如下:
一、规模与占比:绝对额稳中有升,但利润依赖度持续下降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及2024年报问询函回复,2020-2023年补助额取自“其他收益”明细;2024年为年报披露值)
可以看到:
补助绝对额在2021年登顶后略有回落,2024年再次回升至746万元,主要系广州南沙、杭州钱塘、嘉兴南湖等多地“走出去”专项资金叠加发放。
但对利润的贡献度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13%降至2024年的6%左右,显示公司主业造血能力增强,补助的“边际安全垫”作用递减。
现金流维度:提供稳定经营现金净流入,平滑展会回款周期
2019-2023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现金”累计约2 800万元,占同期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1.8%,比例不高,但高度稳定(每年400-600万元区间)。
展会行业普遍“先招展、后办展”,现金回流集中在展会结束后的2-3个月;政府补助多在每年3-6月到账,恰好弥补一季度预缴展馆费、机票款的现金缺口,起到“季节性平滑”作用。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展大面积停办,公司仍收到480万元补助,占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3.9%,成为维系团队与海外展馆订金的重要流动性支撑。
业务战略:补助方向与公司“一带一路”布局高度耦合,放大政策红利信号
补助来源90%以上来自商务、文旅系统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补贴”等,要求企业组织境内企业赴境外参展。
公司把补助条款直接嵌入销售话术——“展位费政府最高补贴70%”,显著降低下游客户决策门槛,提升招展效率;补助未到手前先给予“预减免”,公司承担垫资风险,但换来展位提前售罄,形成正向循环。
2021-2024年,公司境外自办展规模从1.0万展位增至2.4万展位,与补助规模呈“同向扩张”,但补助/展位边际额由570元/展位降至310元/展位,说明政策杠杆效应递减,公司品牌与渠道效应递增。
财务质量:非经常性损益属性明确,无“利润操纵”空间
公司一直将政府补助全额列入“其他收益”,并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披露,未出现“挂账递延”或“资本化”情形,会计处理合规。
2019-2024年,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政府补助占扣非净利润比例始终低于10%,不存在“靠补贴保壳”或“补贴变脸即亏损”的隐患。
但历史上曾出现“补助退回”事件:2016年子公司上广展因展会主题变更,被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退回1 072万元并追溯调整报表。该案例提示:境外展会项目若政治、题材、签证等因素生变,补助存在被追回风险,公司已将相关内部控制列为关键审计事项。
趋势与展望:政策边际收紧,补助“退坡”倒逼商业模式升级
2024年起,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总体盘子压缩,地方财政也同步压减会展补贴,公司2025年预算收到的政府补助同比下降约15%。
公司应对策略:
(1) 把“政府补贴”作为定价参数而非利润依赖,展位定价已预留15-20%折扣空间,用自营AI增值服务(精准配对、线上撮合)替代补贴缺口,提升客户支付意愿;
(2) 与海南、广州南沙等自贸港签署“产业会展”战略合作协议,获取展馆租金减免、人才补贴等间接支持,降低对现金补贴的单一依赖;
(3) 设立三保汇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锁定未来潜在参展企业,形成“资本+展会”协同,弱化政府补助波动对业绩的冲击。
-end-
更多信息请查看巨潮资讯网,恕不转载
信息源文件来自巨潮资讯网,KIMI AI 解读
